我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所的建设运行模式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无害化处理场试点县数212个,建成场数50个,覆盖县数73个,规划在建90个。从建成场的处理工艺选择上看,目前采取化制法的场数22个,发酵法16个,焚烧法9个,综合利用3个。
我国自行建设无害化处理场的格局是,部分试点地区积极推进养殖场(养殖小区)自行处理设施设备。例举,山东要求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区对本场养殖过程中的病死猪实施无害化处理;辽宁已有41个万头猪场和266个千头以上猪场完成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据介绍,目前我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大体上包括三种模式:
1.财政部分补助建设。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无害化处理厂,政府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补助部分建设经费。其中,湖南省长沙县给予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总投资40%的财政补助;浙江省萧山区给予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总投资50%的补贴;浙江省海盐县、桐乡市,山东莱西市,湖北省蕲春县等地无害化处理场均有政府补助部分建设经费。
2.财政全部投资建设。由财政全部投资建设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诸如上海市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项目初期投资2223万元,扩容和改造资金2100万元,均由市财政拨款。广东省高州市无害化处理中心由各级财政投资2000余万元进行建设。
3.企业投资建设。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浙江平湖市、龙游县,山东诸城县等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由企业投资建设。山东临沭县无害化处理场由企业投资建设,但政府无偿提供建设用地。
制约因素有哪些?
“无害化处理场选址问题突出”一是部分基层政府或民众认为无害化处理场是对环境污染较大的项目,阻挠项目落户,无害化处理场“一址难求”;二是环保部门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将病死动物、动物产品作为危险废物,对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按照危险废物处理场所审查,制约了处理场选址;三是目前无害化处理场建设用地性质尚未明确,在项目审批、环评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阻力。
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和运行资金保障困难的问题。据介绍,目前,试点工作完全依靠地方财政“自掏粮票”开展工作。除部分财政情况较好的地区之外,其余试点地区资金落实难度大。据悉,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重庆市农委投入400万元用于试点工作,仅能支持必要的工作经费。
在市场化运行方面的工作还有待探索。王中力介绍,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病死畜禽处理数量难以保证。长远来看,随着科学防控意识的增强及规模养殖的发展,病死畜禽数量会有所降低;二是无害化处理成本偏高,但产值较低。据测算,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化制法和焚烧法处理成本普遍在1000元/吨以上,而处理产物再利用还存在困难;三是养殖环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补贴只针对生猪,覆盖品种少,处理场实际上处理病死动物种类多。
与此同时,无害化处理监管方面也存在困难,王中力称,目前我国养殖业总体看,仍然以中小型规模场(户)和散养户为主,养殖方式相对落后,部分养殖者法律意识淡薄,随意抛弃病死畜禽,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对出现在城镇公共场所、江河、湖泊等区域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责任单位未完全落实;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量大,执法队伍力量薄弱,经费少,难以保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长期有效开展。
处理场运作方式
目前,我国无害化处理运行方式包括三种。
财政出资运行:财政全额拨付运行费用;上海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运营经费由市财政保障;
企业自行运作:企业自行负担无害化处理场运行费用:山东临沭县完全有企业自行负担无害化处理场运行费用;
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企业运营:政府与无害化处理场签订协议,购买服务,这是大部分地区采取的模式。
病死动物收集体系
1.政府投资建设运行。山东省莱西市、重庆荣昌县等地均由政府建设病死畜禽集中收集点;北京市朝阳区由区财政投资建设冷库,并购买运输车辆,收集体系运行费用列入财政预算。
2.政府投资建设,并给予无害化处理补助支持。山东省诸城市对病死猪、牛、羊、禽、兔等均给予一定的无害化处理补助,收集回收点运行费用从补助中列支。浙江省海盐县由政府投资建设暂存收集点,并对处理工作给予一定补助。
3.政府投资,企业运行。湖北省天门市在32个规模养殖场建设冷冻收集点,每个收集点由政府投入2.5万~3.0万元建设,由规模养殖场运行维护。
4.企业投资建设运行:山东临沭县由企业自行建立病死畜禽收集点,配备运输车辆,完全实行企化运作。